🎧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提示:本期节目包含大量现场对话和环境音,强烈建议大家点开音频收听今天是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啊,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更加特殊,因为在刚刚过去的 2022 年里,新冠的海啸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之后,有些人,可能永远地留在了过去的那个冬天。所以很多人可能都要面临一个我们永远不想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安葬那个我们爱的人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啊,很多早已远去的记忆,都会变得异常的清晰。因为它不仅是一道关于道别的选择题,它还关乎我们和逝者的回忆,以及我们想要如何去缅怀 TA。清明节前夕,故事FM 的制作人臻怡去到了一个很特殊的陵园,那里的来访者大部分都选择了一些不太寻常的方式来安葬他们爱的人,比如草坪葬、海葬以及遗体捐献。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清明节前夕,请你跟我们的制作人一起来到这个特殊的陵园里,静静地听一听来访者们珍贵的回忆。
大家好,我是 故事FM 的制作人赵臻怡。三月底的一个周末,我来到了位于北京的朝阳区,东五环外,一个很特别的陵园。刚走进去的时候,我觉得这里不太像一个陵园,反而有一种新生的气息。不仔细找,这里看不到任何墓碑。三月的北京阳光很好,风中有了一些春天的暖意,园中有一个清澈的人工湖,湖面上有成群的精力旺盛的白天鹅,在阳光下扑腾着水花。树上都系着风铃,叮叮咚咚的声音伴随着新生树叶的沙沙声,清脆动听。
来看墓地的阿姨:这儿环境不错,像个小公园一样。咱们就别老按着老一套走了。
来看墓地的大爷:这叫生态葬,人都变成泥土了,在这上面种树、栽花。甚至可以说把北京市都搁在这儿都没问题!所谓的生态葬,指的是将逝者的骨灰装入可降解的容器之后埋入草坪或树木之下,大约半年内便可以自然降解,骨灰随之融入大地。这种方式不留骨灰,也不立墓碑,所以节约土地,价格经济实惠。从进门处一直往里走,能看到用于草坪生态葬的十余块三四十平方米的草坪,这些草坪都被一道道深棕色篱笆围了起来,草坪中间种着一些松树和叫不上名字的黄色小花。除了草坪生态葬以外,陵园的正中央还设有海葬纪念墙,东北角设有一个遗体捐献纪念碑,供来访者祭奠他们爱的人。来看墓地的阿姨:人是需要祭奠的,可是这儿怎么祭奠啊?这里的安葬方式很多,来访者们的心绪和故事,也很多。
-1-
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
在整个园子最幽静的地方,也就是比邻人工湖的草坪旁,我碰见了我的第一位对话者,和妻子一同前来为父亲扫墓的王先生,父亲去世后,他选择用草坪生态葬的方式,安葬了父亲。
王先生:对,是来祭奠我父亲,他是 1953 年生人,2019 年去世的。生态葬是他自己生前的遗愿。他得了骨髓瘤,病了很长时间,所以他自己想了很多,想把身后事想好。他觉得如果是弄块墓地,到了孙子辈,就不太会有人再去惦记扫墓的事了,像生态葬死后融于自然,就不用有这个后顾之忧,也算有个固定的地方可以祭奠一下。我完全尊重他的意思,我就想让他安安静静的,别再受病痛折磨了。王先生:我父亲的这个生态葬仪式属于是「集体葬」,大概有二三十人一起。仪式上会念逝者的名字和悼词。事先会把这块草地挖出很多小坑,大概间隔半米一个,然后就把骨灰坛子放进小坑里面。属于是人从哪来,就回到哪里去吧。人是从自然来,然后又分解回大自然,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将来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安葬自己。说白了你弄一个墓地留在那,也不可能真的永远都在那。王先生:对,就在这个圆圈的下面,再前面一点,大概在这个绿色的位置。草坪生态葬是不为逝者立墓碑的,这也就意味着逝者没有一个专属的、带名字的灵位,而这些草坪的中间呢,可能安葬着数千位逝者,所以父亲去世的头两年,王先生每次都要花上很久才能找到父亲的位置。后来,他找了草坪后面白墙上的一个圆形墙饰作为标记,父亲就长眠于圆形墙饰前方的草地附近。但是王先生并没有很介意这些不方便,他告诉我,在这片土壤之下,大家都链接在一起,所以父亲并不孤独。在找到了父亲的大概位置后,王先生把带给父亲的一束菊花放在了篱笆外的过道上,揪下了一朵黄色菊花的花瓣,用力撒向草地的中央。做完这些之后,他在这束菊花旁边放了一小瓶牛栏山白酒和一盏白酒盅,将白酒小心翼翼地倒进了酒盅里。王先生:对,他年轻的时候比较爱喝白酒,那会儿他很能喝酒。后来岁数大了,加上疾病,就不喝酒了。王先生:我基本不喝酒的。因为我的工作比较忙,陪他的时间比较少。只要我一休息,就回去和他吃饭聊天什么的。他原来属于是一级厨师。他做糖醋鱼,酸中带甜,这个味道在外面吃不到,在外面永远吃不到家里的味道,我会永远记着这个味道的。我和他都特别能抽烟,我们一起坐着聊天能抽一屋子烟,就这样聊一晚上。跟我聊着 ,王先生点上了一支烟,望着父亲长眠的那片草地抽了几口,虽然受不了白酒的辛辣味,但是王先生来这儿都会陪父亲抽上一支烟,边抽边想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酸甜味儿。他觉得只要自己还能想起那个味道,父亲就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2-
这种无条件的爱,像大海一样温柔
与王先生道了别,我绕过人工湖,走过一座小木桥,和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我来到了陵园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有一座纪念碑,顶部做成了火炬形状,而底座呢,做成了海浪的造型,这里的人们叫它海葬纪念公墓。虽然没有镌刻任何人的名字,但是海葬的逝者亲友,都会来这里祭奠。他们把鲜花和点心放在纪念碑的下面,然后在这里呆上一会,聊一会天。在清明节前夕,这里的大部分访客都是和亲人一起来的。但是在他们之中,我看到了一位独自前来祭奠的年轻男士,他叫锤子,今年三十岁,一个人来这里祭奠海葬的爷爷。他告诉我,其实在过去的两年多之中,他相继失去了爷爷和父亲。
锤子:爷爷当时立了遗嘱,他选择要海葬。我记得好像是说他要自由自在,也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想省钱。我父母在我小时候就分开了,当时我可能也就三四个月大。我妈妈应该是开启了新生活,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联系过。我爸爸那时候也要做生意,所以我差不多从 6 个月大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大概有二十七八年了。他们算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其实《我爱我家》里的一位演员,那个叫文兴宇的老头,特别像我爷爷,尤其是「假干部」那种说话的语气。其实我小时候觉得我爷爷特没意思,有些事情太上纲上线。直到有一次,给我惊着了。当时我大概三四年级,喜欢看《火影忍者》那个日本动漫,觉得好看死了,就买了很多海报,贴得屋子里到处都是。有一天我爷爷进我的屋里,往常都是说,「这么乱也不收拾收拾!」这次看见我贴的海报,他把手一背,眼睛一眯,往前一哈腰,看海报上几个小人下面写的日文名字说,「这是卡卡西 はたけかかし(角色日文名),这是鸣人 ナルト(角色日文名)……」海报上是日文,我一下子就特别崇拜爷爷,然后我拉着爷爷聊了很久,问爷爷为什么会这么多,原来爷爷是在东北老家和日本人学的,被迫接受了日文教育。从那天开始,我觉得我爷爷真的是一个宝藏老头。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有一款草莓味夹心饼干,饼干上还有鬼脸,我当时对那款饼干情有独钟。我爸说那是垃圾食品,不给我买。我爷爷也会带我去超市,他看我想买这款饼干,他直接就给我买了一箱。那天回家之后,我就等着电视里这款饼干的广告播出,然后拿着饼干跟着广告一起摇摆、舞蹈,特别开心。后来我连续吃了四五包饼干,因为吃太多直接吐地上了。奶奶吓坏了,责备爷爷说一次买了太多给我,爷爷说,「孙子喜欢,当然要多买点了,但谁知道这孩子这么没出息呢!」最后奶奶把爷爷说了一顿。我爷爷去世之前那段时间,可能已经有点糊涂了。但每次我去看爷爷,他都偷偷摸摸把我叫到一个地方,躲着我奶奶,给我拿出来一些小零食。那时候我已经二十多岁了,可能在他的印象中,我还是那个要偷摸吃零食的孩子。2021 年 3 月,当时我已经和爷爷奶奶分开住了。前一天晚上我喝了很多酒,在家里睡觉。一般来讲我喝了这么多酒之后的第二天,肯定是下午才能睡醒。但是那天也不知怎么了,十点我就醒了,看到了几个未接来电,我给我爸打过去,他就说了几个字,「快来吧,爷爷病危。」我尽可能快地赶过去,还是晚了,没能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爷爷从我小的时候就一直在说一句话,「早晚我都要死的,你要靠你自己。」我小时候不觉得怎样,长大一点就会跟爷爷说,「您别说这个,您这不是好好的吗?」后来,慢慢地,我自己开始也做一些心理建设,爷爷就是够老了,他已经活得太久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在了,我不能崩溃。我心理建设做了很多年,但真到爷爷去世的那天,还是受不了的。当年的清明节前后,我们去天津的码头,那里有专门做海葬的船。船开了大概半个小时,到了海中间,那天有阳光,有云,海上也有风,感觉是很适合下葬的天气。大家都拿一点爷爷的骨灰撒,我撒的时候有风吹过,一些骨灰就撒到了我身上,好像爷爷还不愿意走,还想陪着我似的。爷爷去世之后的这几年里,我一直都会想起他。我留下了爷爷的一块表,那好像是我爸糊弄他,从天津洋货市场买来的一块假表。但是爷爷觉得那块表特别好,他一直戴着。后来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无条件的爱,我回答,「有,我爷爷给我的就是无条件的爱。」
-3-
给他一个家
锤子:爷爷去世以后,我不得不维护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奶奶岁数也很大,她需要父亲照顾。而且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你就剩你爸了,你还不跟他好好相处?」。我从小对父爱的印象不是很深,没有什么概念,我们两个见面都很少。
我记得以前有一天,我哥跟我说,「你爸玩得挺好,他去西藏玩了半个月了。」我很惊讶,因为我并不知道这个事儿。抖音有一个叫做「你可能认识的人」的功能,我在里面刷到了我的父亲,正骑着摩托车在川藏线,他和一个摩托车队结伴西藏行,看起来挺开心的。我爸出去玩这件事,连大数据都会告诉我了,他自己都不愿意告诉我。我爸就是这么个挺神奇的人,很爱玩很爱自由的人。爷爷去世后,我奶奶在我和父亲中间做了很多调解,也能看出我和我父亲在日常上会有一些互相的努力。比如他会问我吃没吃饭,我会问问他最近有什么想要的礼物。虽然两个人都觉得这样很假,但是两个人确实是在努力修复关系,关系也越来越好,没有原来那样僵了。但是,去年我父亲也去世了,很突然,是因为脑溢血。他自己一个人在家去世的,被发现的时候应该已经去世三四天了。我觉得他就是太爱玩,太自由,没人能管得了他,就包括走,都谁也不告诉,可能觉得这边没什么好玩的了吧。锤子:现在还没有彻底的安葬。因为我奶奶现在极力地要把我父亲也葬到海里,如果是我父亲自己挑,可能他也想要更自由的方式,去更远的地方。但我个人还是想选择更传统的那种方式,也就是墓地。他自由一辈子了,让他有个家。在我和锤子聊天的海葬公墓的旁边,有一面近百米长的,约 4 米高的半弧形墙壁,墙壁的正面被粉刷成了碧海蓝天的颜色,上面贴着从 1994 年到 2020 年在这里办理了海葬的逝者名单。其实墙上每个名字都很小,并且排列密集,所以大家都在墙壁前按照年份寻找着亲人的名字。墙前也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摆放祭品,所以在找到亲友名字后,大部分人只会在墙前停留一小会。
但是,有一位和爱人一起来的女士,却在墙壁前看着母亲的名字站了很长时间,久久不愿离去,她叫徐姐,她似乎有很多话想跟母亲说。
-4-
大海中的母亲,终于去看了更广阔的世界
赵臻怡:我看您已经在这站了好长时间了?
徐姐:现在我想起很多事情,以前没有时间去跟母亲聊。那时候我太忙,我 40 多岁的时候,她就没了,已经 20 多年了。有些事情我很后悔,关于她的故事,我脑子里有很多疑虑,没有地方问了。关于她出生之前母亲的故事,徐姐并不了解太多细节,她只听过一些零碎的片段,但她知道的是,那时候的母亲,过得并不好。徐姐:我母亲生前,从小的时候就是在摆脱继母对她的影响。因为在她 5 岁的时候,她亲母亲去世了,她就去了孤儿院。因为父亲在上海打工,没时间带她。在我母亲 8 岁的时候,我姥爷,也就是她父亲,娶了个新老伴回来,他们就把她接回家。后来母亲的继母又陆续地生小孩,我母亲比最大的妹妹大 9 岁,所以我母亲承担了家里的一切。她没黑没白地干活,家里就省得再雇一个保姆。那时候的女孩,就是无奈。但当时在并不保守的北京,一般都会让孩子上学的,但我的母亲没有上成,她需要留在家里做家务。我母亲想反抗,她十来岁的时候,报名南下参加工作队。后来她父亲听说了,哀求我母亲,因为我母亲一走,这个家里的生活就完全塌了。我记得母亲是个很慈善的人,有时候门口来了个要饭的,她都想给人家一个馍馍吃。家里的农活、做饭、照看弟弟妹妹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在做。母亲小时候甚至一度被外人认为是家中的使唤丫头,她就这样度过了二十多年。1952 年,母亲到了成婚的年纪,熟人介绍给我们家一位适婚男士,我姥爷便为我母亲的婚姻做了主,于是这个男士就成为了我的父亲。母亲很少跟我们这些子女提及自己的婚姻,只是简单说过,她的婚姻是很不幸的,结婚的那天是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我听说,那天母亲下了轿子,看到父亲破烂的家后,绝望地晕了过去。但是我的母亲没有其他选择,她就这样又从家中的长姐,变成了穷苦人家的妻子。1953 年之后,我和哥哥姐姐陆续出生,她就这样又变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但是但凡有片刻闲暇,我的母亲就会翻看学习我父亲的课本,和家中一本老式字典。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了小家庭以后,我母亲萌生了想要独立的想法,自己拥有挣钱的能力,于是她找一份手工刷制对联红纸的苦差,虽然每月只能挣到 10 块钱,但这 10 块钱终于让她找到了一点尊严。后来,我爸爸病重住院,我身体也不好,没办法上幼儿园,母亲没办法跟单位请长假,就只好辞了工作。辞职之后,母亲哄着三个孩子,自己做着手工养活我们。我爸爸出院后,又上班了,但我母亲想回到单位的时候,单位领导不准她回来,但母亲很坚定地想上班,想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独立。协商后,母亲以前的工龄都不算了,最后涨工资的时候,她都比别人涨得少。所以我小时候,我妈跟我开玩笑说,「丫头,为了你,我这一年多的工龄没有了!」我就说,「您甭管了妈,以后我工作了给您补」。为了不让女儿体会这种操劳的心酸,也为了弥补自己不能上学的遗憾,我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希望我可以通过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那时候我母亲为了支持我和我丈夫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她一看到社会上春秋两季的自学高考要报名了,她就绝对会把我的孩子接走,打电话让我们踏踏实实学习,考试结束再去接孩子。1996 年,徐姐的母亲因病去世,在她去世之后,那本破旧的老式字典还放在桌子上,书角已经磨成了圆形。在徐姐眼中,母亲是位能干的、无私的、隐忍的女人,她一生背负了太多沉重的包袱,需要做的大部分事,都没有选择,非做不可。每次扫墓的时候,徐姐都很想问问母亲 ——如果能卸下「继母的女儿」、「家中的长姐」和「孩子的母亲」的这样的标签,她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呢?可惜这个问题,徐姐没有机会听母亲口回答了。但她能确定的是,母亲一定想要更加自由的生活,可以学更多的知识,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可以看更广阔的世界。于是在母亲去世后,徐姐不想她再被四四方方的墓地困住,也不想母亲背负沉重的墓碑,她想选择生态自然葬的方式安葬母亲。但是在 1996 年,徐姐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当时自然葬的概念并未普及,很难找到办理生态葬的机构,加之「修坟立碑」在当时被绝大部分国人视为大事,是对逝者尊重的体现,这个想法受到了家中其他长辈的反对,所以那时候最终徐姐还是将母亲安葬在了北京香山陵园的半山坡上。2016 年,徐姐 59 岁,那一年清明节为母亲扫墓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体力已经无法顺利爬上陵园陡峭的半山腰了,于是徐姐借这个机会,跟家中其他人商量了重新安葬的母亲的事,这一次她提议,将母亲海葬。徐姐:所以我想了很长时间,琢磨怎么能让老人家安心,又能够符合她生前一贯的意愿,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法。我就想在我的有生之年,在我还能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些责任我要尽到。我家里只有我和哥哥了,所以哥哥同意。这么多年过来,第二次的告别更理智一些,更庄严肃穆。办葬礼的时候,船从颐和园一直开到天津海河。船上有个装置,我抱着骨灰,把骨灰撒进去,骨灰就顺着一个桶,和鲜花瓣一块流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弯弯曲曲的画面。这一次可以说完成了母亲的一个夙愿,我内心能够得到一种宽慰。我们现在生活很幸福,有一个 2 岁多的小孙女。有时候我们也经常跟她讲起太奶奶的故事。所以我想,对可怀念的人,是无时无刻,不拘形式,不拘地点,刻在骨子里的铭记。我已经报名参加遗体捐献,我觉得以这种方式,在人生临终时,做点对人类有用的事情就行了。
-5-
「敬我们无言的老师。」
每年清明节,这个陵园的东北角会举行一个特别的追悼仪式,来自卫校和各大医学院的学生,会在这里悼念捐献遗体的逝者。
在仪式举行的地方,伫立着一座遗体捐献纪念碑,周围围绕着 14 座黑色的两米高的墓碑群,上面按年份描金镌刻着四千多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虽然名字同样非常小,也非常密集,但是很多来访者都在亲友名字旁边做了特殊的标记,比如用金色的笔加上了边框,或者贴上了逝者生前的照片,希望用这样的方式铭记自己亲人。在这附近,我碰到了来扫墓的王姐和她的女儿,前两天,正是王姐父亲的祭日。王姐:我父亲大概是在 2004 年去咨询了遗体捐献,80 岁左右到公证处立了这样一个遗嘱。我父亲和我们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不一定什么时候人就没了。」我父亲有心脏病,大概有 40 年了,在医学界一直查不出他心脏肥大的原因。一般人的心脏像拳头那么大,他的心脏差不多快有篮球那么大了。我父亲希望中国的医学能够用他的遗体对这个病因进行研究,是一个好事。我母亲是大夫,我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她也没有说什么。虽然我们自己也有点不舍,但老人觉得,他工作了一辈子,什么都可以献给国家,身体也可以做个贡献。我父亲原来是规划委党委的书记,挺耿直的。1941 年的时候,日本人侵略中国,村里的民众自发去打仗,好几个人被打死了。村里的其他人都跑回村里,不敢出来,也不敢打仗了。那时候我家里人找不见我父亲了,就到死人堆里翻了半天,也没找到。过了好久我父亲回来了,他说他加入部队参军了。我父亲觉得,在战争之下,中国民众一定要勇敢,一起去反抗。可能是因为他当过兵,所以他特别有军人气质,很少口头跟子女表达爱意。但是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事情发生在 1975 年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有一天村里大喇叭广播让我赶紧出来,说我家里来人了。我下山一看,是我父亲,我特别高兴!我说,「这么远,你从北京骑车过来的?」父亲说他早上五点就出来了,一百多里地,还都是上坡,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来看我了以后,我就觉得特别感动。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是 2007 年 3 月 15 日,原因是心力衰竭。因为是遗体捐献,当年没有地方去祭奠他,我们在家里把他的遗像摆起来,在前面烧几柱香。我们后来知道这个地方为遗体捐赠的逝者修建了墓碑,当时就过来了。王姐女儿:之前我和我妈来祭奠姥爷的时候,当时还没有立起竖的碑,都是小卧碑,因为遗体捐献的人并不多,每年可能只有几十个。那次正好赶上卫校或者医学院的学生过来追悼,他们在那里追思的时候说,「敬我们无言的老师。」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前一段时间我还梦到我姥爷了,梦里他说他马上就 100 岁了,但是他感染了新冠,挺好玩的。感觉他特别年轻有活力,心态上像个十五六岁的小孩。我觉得他好像过得挺高兴,我也挺开心的。我醒来还在算,如果我姥爷还在世,他确实马上就 100 岁了。
从树梢传来的风铃声,在园子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得很清楚,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让每个人把思绪拉回到很久以前,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某个片刻。而人们往往在那些片刻成为回忆后,才意识到它们是多么难能可贵。
但不要紧,回忆起这些的时候,我们就能知道,当下的每一刻,都是那么珍贵。下午三点左右,前来祭奠的访客陆续离开了,他们脸上并没有很沉重的表情,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是带着对死后世界的浪漫想象,将心爱的人安葬在这里的,草地中长出的嫩芽和树枝上冒出头的粉色、白色小花,代替了逝者的墓志铭,让一切都充满复苏的活力,而死亡在这样的场景之下似乎不再是一个黑暗的终点,而是一种明媚新生的开始。
*
来自故事君的温馨提示
微信公众号最近改版了,如果你没有给 故事FM 加星标,将有可能无法收到 故事FM 的大封面推送,我们可能因此在信息流里错过。
为防止走失,我们邀请你做一个小小的动作,给 故事FM 微信公众号加个星标,方便你及时「捕捉」到 故事FM 的每期故事。
- 封面图片来自影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
01.Story FM Theme Music box version - 桑泉
02.纳川 - 桑泉
03.绿色的扣子 - 桑泉
04.经过云的时候 - 桑泉
05.Long Long Corridor - 彭寒
06.The Box - 彭寒
07.三叶 - 彭寒
出品|声音故事传媒「故事FM」
版权声明: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